“在整个LED 产业链中,外延和芯片等上游领域占到了70%的利润。”7月7日,高工在线首席执行官、LED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小飞告诉记者。 遗憾的是,这个“70%的利润”与我国绝大部分LED企业无缘。我国LED产业的现状仍然是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封装和应用等产业链中下游,国外LED巨头凭借上游核心技术优势,攫取了大部分利润,国内企业只能争夺剩下的蛋糕。 在产业规模上,我国无疑已经成为LED大国。据统计,2010年我国LED销售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这一数据是2008年的两倍,并以每年以30%的速度继续增长。据记者了解,仅广东一个省,预计到2012年产业规模就将达到1200亿元,到2015年则要突破3000亿元。我国LED全彩屏、LED交通信号景观照明 的生产量都高居世界第一。 虽然我国LED产品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是在高端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目前全球专利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日亚(Nichia)、美国科瑞(Cree)、德国欧司朗(Osram)等巨头手中,同时,在外延片和芯片领域,美国和日本企业也处于垄断优势。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下,中国几千家LED企业中,只有几十家涉及外延和芯片的企业,能够做大的就更是屈指可数。 据LED产业研究机构LEDinsid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8月,中国大陆现存LED芯片生产企业仅62家,其中真正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并不多。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小功率中低端领域,大功率领域由于涉及众多技术、工艺方面的问题,鲜有企业涉及。张小飞告诉记者,由于上游投资大,对技术、人才和专利的要求都比较高,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具备这种能力。 在整个LED产业链中,外延和芯片占了70%的利润,意味着下游只有30%的利润,我国90%以上的LED企业要在这30%的利润里争夺市场。 “上游不亏钱就不错了”华南理工大学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文尚胜教授告诉记者,我国LED上游企业,特别是外延企业,能保本就相当不错。 文尚胜曾透露,某企业当年投巨资进军LED外延领域,但最终结果却是被迫停产,生产设备也捐给了广州一所高校。因为考虑到技术不成熟等方面的因素,他还曾劝告企业主,不要轻易涉足LED外延等上游领域。<详细> |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热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