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居60年系列:中国地板业的正道沧桑

2010-6-22 18:23:19  作者:佚名  出处:pchouse  录入:lingjiali
  导读:木地板是地面装饰材料中,最为普及的产品。中国现代概念的地板出现,也就是近百年的时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家具市场谨防4大隐形杀手

 

 老地板焕发的新时尚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地板是由国外引进的,其实,这仅对强化地板而言。中国的实木地板可有历史了。当初,还处于平房建筑结构时,床边的“踏脚板”就是地面铺设木板的最早形态。当出现两层以上楼房建筑的时候,地板以楼板的形式广泛应用了。在安徽、山西、江浙等地有一种“小姐楼”的二、三层楼建筑,几乎是全木质结构,包括门窗、扶梯、地板。一层地面用砖砌起底梁,然后铺上木地板。这种结构主要是为防潮,不是现在木地板强调的装饰功能。

  60年中国地板业的正道沧桑

  1985-1992 地板产业萌芽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提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村经济改革推广承包责任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此,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木地板业应运而生。 

  随着生活安定,人们开始关注家居。在水泥地板面涂上红、绿油漆开始了初期地面装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量知青开始返城。从东北林区归来的知青都会带一点木料回城。那个时候国家实施封山育林政策,搞到一点木料也非易事,做家具剩下的边角料做成地板条。路边的“马路木匠”揽活,铺设“拼花木地板”。随着百姓对地板需求增多,北京地板市场开始热起来。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将一些枝桠材、风倒木和柴火料加工成地板条,天然风干后每一平方米打一捆,三平方米装一编织袋,装好就卖。这时期的地板特点是:小规格素板、平口无榫槽,粘胶法铺设,现场打磨、油漆。有渠道优势的北京林业大学成了当时北京最大的地板集散地,规模最大的地板公司是“北京林业大学京伊林业新技术公司”。这就是地板业的萌芽初期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末,很多木材公司开始云集在西直门并逐渐形成地板聚集区,逐渐扩散到西四、白塔寺、地安门地区,卖地板、地毯、胶合板等建材商户越聚越多。90年代初,东土城开始形成规模更大的建材集散地,也就是现在的“建材经贸大厦”。再往后玉泉营、丽泽桥、居然之家、集美、红星美凯龙等现代的建材城、家居馆出现了。旺盛的消费需求,宽敞的市场环境,造就了地板业迅速成长壮大。

 

  1992-1996 地板产业培育期

  这时期的地板经销商与生产企业家并没有品牌意识,产品质量很不稳定。1993年,我国开始制定地板产品标准,以规范木地板产品质量。德国的地板产业发展成熟,就参照德国的标准。负责标准起草的主要专家之一就是现在的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高志华教授。《实木地板》标准的出台为地板产业发展壮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与此同时,国际木材贸易打通,东南亚的优质木材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不断丰富了地板的树种品类、提高了地板的使用性能。由于首先开放的政策优势以及与东南亚地理位置优势,广东口岸首先成了全国木材贸易集散地,相应带动了该地区地板和木制品产业的发展。

  这时期,从欧洲引入的强化地板以高科技产品形象出现在中国,对中国地板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物以稀为贵,其价格比同期实木地板高出几倍,达到500元/平米。高昂的价格成就了几个地板品牌 “暴发户”, “鸳鸯”品牌就是当时的佼佼者,可惜现在这个牌子已经消失了。1995年,‘圣象’的创始人之一彭鸿斌开始在北京推着三轮车卖强化地板。其观念前卫,销法高超,‘圣象’的地板业务开始风生云起,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地板业内最大的企业。后来彭鸿斌出了一本书《圣象地板德国造》,讲的就是‘圣象’发家史。客观地说,彭鸿斌对中国地板业发展有贡献,他带来了品牌营销新观念;让强化地板这个品类迅速推向全国,被美称为“一头大象带动一个产业”。

  圣象之后,北京市场也出现了四合、欧罗嘉、欧典强化地板品牌:。当年的‘四合’王宝生最爱打价格战,‘圣象’卖358元/平米,他卖258元/平米;‘圣象’卖258元/平米,他卖158元/平米。百元差价,说明当时强化地板的利润之丰厚,很多地板人的第一桶金都是那个时候赚到的。通过王宝生竞价,强化地板进入‘寻常百姓家’

  ‘欧典’强化地板的发家和2008年受挫是北京乃至全国地板市场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欧典老总闫培金早期是‘欧罗嘉’的经销商,后来自己创建‘欧典’品牌。在“欧典事件”发生之前,其强化地板的‘船甲板’营销思路和地板‘2008元’经典营销,创下行业销售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