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三度掌舵 悦心健康如何应对行业变局?

PChouse 国内互联网家居垂直领域的权威媒体。
时间:2025-03-28 09:52:52 来源:PChouse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陶瓷砖实际产量预计52亿平方米,同比下滑23%,创近十年产量新低。

在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市场价格竞争持续升级,陶企普遍采用“以价换量”的竞争策略,部分陶瓷砖单价跌幅超20%,终端销售价格趋近成本线,行业平均利润率已逼近盈亏平衡线。

作为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参与者,老牌陶企上海悦心健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悦心健康”)同样面临考验。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弥补亏损金额超过实收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

这家以斯米克瓷砖奠定行业地位的企业,虽已布局大健康,拓展投资性房地产租赁等多元化业务,但尚未能有效遏制近年来的业绩回落态势。

管理层更迭:

五年五换总裁的战略挑战

如果说外部环境是考验,那么内部管理动荡则加剧了企业危机。回溯其管理层变迁:

2018年,李慈雄首次回归,推动公司向大健康领域探索与布局;2021年交棒后,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9.27%。

2022年,李慈雄二度出山优化资产结构,却遭受房地产回款逾期、原材料涨价及商誉减值的三重打击,公司全年净亏损2.78亿元;2023年再次卸任,银行业背景的余璟接任,通过资产处置实现短暂扭亏,但2024年瓷砖业务再度恶化,净亏损达1.47亿元。

2025年1月,前宜家购物中心中国区总裁丁晖接任,履职仅两个月便离职,李慈雄第三次临危受命,出山掌舵,标志着公司近五年内第五次更换总裁。

近五年经历了五次总裁更迭,悦心健康内部高层的频繁变动(平均任职周期仅一年),削弱了集团战略执行的连贯性。叠加行业周期性下行,反映出企业战略落地与组织稳定性之间的磨合难题。

在管理层的多年动荡中,李慈雄始终深度参与企业战略决策,今年已是他第三次重掌帅印。

作为悦心健康创始人及实控人,李慈雄的学术与职业背景堪称亮眼——台湾大学电机系与斯坦福大学博士学历,曾在世界银行、AT&T及波士顿咨询公司任职,于2006年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评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九大杰出人物”。

在公司“内忧外患”的今日,李慈雄面临着双重挑战:既要平衡存量瓷砖业务的成本控制与转型升级,又要突破大健康产业的盈利瓶颈。

价格与成本的双重挤压:

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如果说管理层的动荡动摇了企业根基,那么价格与成本的双重挤压则直接侵蚀着悦心健康的盈利能力。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瓷砖业务呈现“量增价跌”的趋势:销量同比增加7.70%至211.8万平方米,但单位售价同比下降14%至5.55元/平方米,直接导致毛利额减少1.65亿元。

价格跌幅远超销量收益,叠加原材料成本波动,瓷砖业务整体毛利同比减少2498万元。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虽短期维持市场份额,却导致利润空间持续收窄,长期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为突破市场困局,公司多线发力。2024年,悦心健康开发了40余套新产品(OEM补充岩板、大理石类等),新品销售收入占比近18%;继续签约影视明星沙溢、胡可为品牌代言人,强化“家”的品牌营销概念;推进渠道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加强与设计师、整装公司的合作。

然而,在行业整体需求疲软,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争夺战加剧的背景下,这些策略未能扭转瓷砖主业营收同比减少7.20%的颓势。

大健康转型:

十年培育期的挑战

在传统主业承压之际,被寄予厚望的大健康转型同样面临现实考验。

自2014年启动“医养康教研”五位一体战略以来,悦心健康持续加大对康养产业投入,通过投资康养机构、设立职业学校等举措拓展版图,官网风格与内容也均向养老、医疗产业倾斜。

然而,公司转型速度与规划目标显然存在落差:

财务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大健康业务实现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0.33%,其营收占比却仅为8.99%,较建材业务84.34%的营收占比相去甚远。若将时间轴拉长观察,该业务自2017年正式运营时营收占比1.71%,历经八年发展,年均复合增长率不足1个百分点,培育成效十分有限。

长周期、重投入的康养产业,与公司当下亟需业绩支撑的现状形成冲突。悦心健康的大健康业务尚处培育阶段,叠加管理层频繁变动,进一步增加了战略推进的不确定性。

破局之路:

创始人的终极考验

悦心健康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04亿元,同比下降5.79%;归母净利润亏损1.47亿元,同比暴跌393.87%,总资产同比缩水12.76%至20.58亿元。

综合来看,悦心健康的困境实为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行业需求萎缩加剧价格竞争,管理层频繁变动影响战略延续性,大健康转型尚未形成有效衔接。

在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背景下,企业的战略定力与执行效率正面临更严峻的考验。笔者认为,创始人的回归或为企业经营注入短期信心,但长期突围亟需回答两个核心命题:

如何在价格竞争中实现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的平衡?怎样在传统业务降本增效的同时,培育新兴业务的可持续增长动能?

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或将决定这家成立33年的企业能否在行业洗牌压力中重塑竞争力。悦心健康能否破局回春?我们拭目以待。

(文/实习生罗政)

© 转载申明:太平洋家居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
发现好物 查看更多好物
推荐案例 查看更多案例
PChouse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小程序
随时随地都可以看~
写评论 写评论
写评论
分享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