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政策层面不断传出家居行业利好消息,先是各地出台的“以旧换新”政策,再有“926房地产优化政策”,都在积极通过推动行业增量,为家居行业注入新活力。 不过,今年前三季度家居上市公司的业绩依然承压,因此,今年不少家居企业都开始有了“新动作”。 有的企业通过成立新公司涉足跨界业务,比如慕思、梦百合等纷纷开始拓展酒店业务、索菲亚出资500万元成立家居生活用品公司。 也有企业进一步拓展上下游产业,比如居然之家推出“奥特莱斯”模式、金牌家居战略投资鲲鹭人工智能研究院等。 企业跨界投资并不算新鲜事,过往也有不少家居企业通过投资其他产业,来打破传统产业的限制。 只是,如今家居行业正值调整期,在增收增利均不容易的背景下,忙着“跨界”的家居企业到底是“搏一把”还是“闹着玩”? 家居企业纷纷干起“副业”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开始出现“二代接班潮”,纵观“二代们”的经营战绩,网友开始调侃“不怕富二代不努力,就怕富二代瞎折腾”,意思是一些“二代”往往越努力,企业滑坡越快。 其中原因不可一言概述,但这也反映出在如今这个加速变革的时代,许多企业经营者都存在不折腾怕赶不上时代,但努力却又不一定见效果的无奈。 在家居行业中也是如此,在定制家居、全屋整装、智能家居、以旧换新等一个又一个新风口下,大多企业都开始意识到“不折腾,就歇菜”的结局,但怎么转型、怎么跨界,却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大部分家居企业都更倾向尝试跟主业相关的跨界,比如品类延伸、上游赋能、下游跨界等模式。 有的企业选择扩展产品品类。 近期索菲亚出资500万元成立生活用品公司,所属行业为纺织业;顶固集创出资40万元成立嘉兴顶盛集创家居有限公司,所属行业为家具制造业。 奥普家居也在年初新设子公司,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等;以功能沙发为主的中源家居,则推出了“配套寝具+品质床垫”全新产品矩阵,首次跨界睡眠健康领域。 也有企业通过投资上游产业来赋能现有业务。 比如金牌家居继战略投资硅谷AI设计平台Collov之后,再次成为鲲鹭人工智能研究院持股 15% 的战略股东,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产品研发与方案设计,实现制造端和运营端的降本增效等。 也有企业在下游跨界新的业务领域。 比如慕思在全国已开设9家以“定制健康睡眠”为主题的慕思睡眠酒店9家;梦百合则表示要打造2000家集酒店、体验、销售为一体的梦百合0压酒店。 美的则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要在美团入驻2.5万家门店,打造家电外卖式体验,开拓新的渠道模式;居然之家也表示将推出“奥特莱斯”模式,抢占家居奥莱先机。 无论是寝具企业盯上“酒店渠道”,还是家电企业盯上“外卖渠道”,本质上都是希望进一步拓宽旗下产品的体验和购买渠道,相对来说,拓展线下渠道相对会更重资产一些,挑战也会更大。 另外,除了这些跟家居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尝试之外,也有部分企业选择跨界完全陌生的领域。 早些年喜临门曾收购浙江晟喜华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美克家居以1000万元增资入股小窝金服等。 还有今年9月,格力电器投资成立新能源公司,含充电桩销售业务,在此之前,格力已经尝试跨界地产、智能手机等领域。 主业、副业能否两手抓? 家居行业跨界投资并不算新鲜事,特别是早几年家居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不少企业收获了市值、业绩双增长,自然也希望涉足不同领域,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只不过,大部分突然涉足陌生领域的家居企业,大多都没能如愿以偿。 比如喜临门花费收购了“晟喜华视”,但却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因“晟喜华视”经营业绩不达预期,导致公司当年净利润大幅下跌。 一直到2020年,喜临门才下定决心将“晟喜华视”60%的股权转让给岚越影视。 还有提出“多元化”战略的格力电器,近年其尝试了地产、智能手机、新能源、芯片、机器人等“副业”,但据其2024年半年报显示,空调业务收入依然占格力总收入的78.14%,其他业务占比不足10%。 早些年会有更多家居企业投资陌生领域的案例,但近年已比较少见。 一方面,部分家居企业不算成功的跨界案例给行业一个提醒,那就是贸然闯入陌生市场,必然会伴随着挑战和风险。 另一方面,近年家居行业自身也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经营好主营业务已经不容易,更遑论大手笔投资其他领域。 近年,家居行业投资其他行业,更多是选择“微转型”或者“合作模式”,通过小规模的尝试来先行探路,无论成败对主业的影响都不会太大。 比如慕思、梦百合等纷纷布局酒店行业,虽然看似跟家居行业不相关,但寝具是酒店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寝具企业落地品牌酒店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住宿体验场景,既是品牌推广,也是产品销售的新渠道。 另外,不少家居企业在发力智能家居、全屋整装的过程中,也会通过战略合作的模式来开展,通过战略伙伴间的“互补”来降低准入难度。 今年5月,帝欧家居旗下欧神诺陶瓷与贝壳整装达成战略合作升级,帝欧家居称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整装渠道的经营业绩。 7月,居然之家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居然之家旗下设计家、洞窝、智慧家三大智慧平台将与鸿蒙进行适配。 今年上半年,居然智慧家实现销售额22.5亿元,同比增长30.6%,通过华为鸿蒙的赋能,有望进一步提升智慧家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的体验。 跨界投资慎防水土不服 近年,随着家居行业开始进入存量市场,家居企业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才会更迫切寻找新的增量市场,但家居企业也需要思考更多。 一方面,假如企业选择跨界陌生领域,或者单纯因为业绩压力而追逐热点,对于新领域环境缺乏经验,则难免要经历试错过程,甚至为此背负亏损。 另一方面,即便企业选择从原有的制造根基中开拓出第二增长曲线,虽有一定的技术、经验积累,但泛家居产业链涉及环节众多,比如从家具销售转型家装服务的企业,不仅要做好产品,还要做好服务,要应付两种截然不同不同的思维逻辑,企业就更容易水土不服。 虽然跨界转型不容易,但还是有许多家居企业跃跃欲试。 很多家居企业都会担心不创新、不转型就没有增量,为此不得不未雨绸缪,毕竟一旦转型成功,所带来的前景也是极为可观。 不过在挑战的同时,企业们也要注意好风险把控。 首先,中小企业不要盲目跟风。 “跨界”往往也是企业实力的直观体现,只有当一个企业在主业做精做强的时候,才会有充足的品牌、资金实力来发展“副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与其盲目扩张,不如做好区域精细化运营。 以整装业务为例,虽然不少家居龙头都想从中分食蛋糕,但实际情况却是“强龙难压地头蛇”,不少区域家装公司的实力依然非常强劲,相反过度追求全国化的家装企业更容易陷入现金危机。 其次,机遇与风险往往是并存的。 家居企业在跨界时也要做好风险管理,必要时也可以通过联盟合作等方式来探路,待经验、模式更成熟时再加大投资。 最后,企业在进行“跨界”时,应该把握好传统主业和跨界业务之间的平衡。 在家居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保证业绩稳定增长才是“活下去”的根本。否则,新业务的扩张有可能会使原本品牌聚焦定位变得模糊化,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产生混淆,影响品牌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 总体来说,“跨界”一事其实并无对错,企业到底是“未雨绸缪”还是“不务正业”,终归需要时间才能给我们答案。 但无论如何,企业练好自身内功,量力而行才是应对市场调整期的最佳姿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