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建陶第一镇“提刀剁脚”

2011-1-19 14:39:46  出处:pchouse论坛  作者:佚名  

  2010年最后一天,《每日经济新闻》以《佛山陶企3年八成外迁 引转嫁污染争议》为题报道了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升级。但是,佛山还是陶瓷之都吗?陶瓷企业搬迁之后的佛山如何发展?珠三角如此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到底会为当地经济带来什么?在佛山陶企外迁的趋势之下,珠三角产业转型会有怎样的启发意义?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新年之初,深入佛山当地,从中国建陶第一镇开始,逐一厘清一座城市的产业诞生、发展、转移的路径。目的是为珠三角这样一个庞大的制造基地,在新的“十二五”规划即将践行之际,提供些许启发思考之资。

  “十几年的工厂十几天就拆完了。”1月8日,摩的司机老梁说,他是看着大路两旁的陶瓷厂房一栋接着一栋倒下的。

  老梁所在的佛山市南庄镇,在2002年的时候有了自己另外一个称号——中国建陶第一镇。从1987年南庄镇引进第一条墙地砖生产线开始,陶瓷产业在当地如雨后春笋般蔓延。20年后,在环境保护的压力下,形势逆转。2007年,佛山掀起产业转移升级风暴,南庄亦开始铁腕整治陶瓷产业。3年后,南庄的75家陶企最终留下了13家。

  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没有大起大落,南庄在产业转移升级中取得的成果令其迅速成为一个焦点。赞誉纷至沓来,不过,由此带来的“空心化”忧虑不曾间断,只转移没升级的争论亦未曾停歇。人们在思考,有陶而不为了,南庄究竟该怎么走?

  建陶第一镇“生死劫”

  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南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直扮演着南国鱼桑小镇的角色。这里四面环水,河网交错,“桑基鱼塘”曾经是这里典型的风貌,也是人们谋生的重要方式。

  1987年的一天,南庄镇的两个干部来到了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找到了一位懂陶瓷的教师。从此,南庄的命运发生重大转变。

  “一天下午,有两位南庄的乡长到华南工学院来找到我,说我会做陶瓷,希望帮乡里设计一个陶瓷厂。我去了,是乘渡船过去的。就这样靠乡里筹的几百万元,请了河对面石湾厂里的‘星期六工程师’,买了刚国产的窑炉装备。我从中伦公司拿进口指标买了两台1200吨意大利压机,第一条现代化的砖生产线在南庄东村总算是建造投产成功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帆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改革开放的号角以及这里丰富的沙土使得南庄的陶瓷企业很快遍地开花。

  “1995年时我们一个镇的产值已经达到国内整个行业的1/5,村村都有陶瓷企业。”南庄镇宣教文体局任国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这个说法稍有不同的另一个版本是,南庄镇当时的产量占全国的1/4、全世界的1/8。

  老梁向记者回忆道,最景气的时候,工资加分红,村民的年均收入可以达到三四万,是周边村镇的几倍。数据显示,2001年,南庄镇的经济实力在全省1500多个乡镇中位列第七。

  南庄从默默无闻的一个小镇迅速发展起来了,而付出的直接代价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当地村民回忆说,前几年南庄的粉尘污染很大,走在马路上,不一会儿脸就变黑了。人们都不敢把衣服晾在室外。有些植物甚至只开花不结果。

  “因为环境太差了,企业老板都不住在南庄。”任国升说。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当周围的房价都嗖嗖往上蹿的时候,南庄的房价却像只蜗牛。而南庄进一步招商引资的计划也频频受挫。有好几家意欲入驻南庄的企业终因环境质量太差而舍弃,这其中包括通讯巨头爱立信。

  虽然有着漂亮的GDP数据,但是这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严重透支了南庄的未来。无法引入更多投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停滞不前,南庄似乎走进了死胡同。“不调整产业结构,不进行转型升级,南庄没有未来。”南庄镇党委书记张辉明说。

  3年关迁五分之四陶企

  枯黄的杂草在风中摇摆,凸凹不平的荒地上四处可见废弃的陶瓷残片。1月8日,记者在南庄镇罗南村一处已经拆迁的陶瓷厂旧址看到,一堆锈迹斑斑的生产设备被遗弃在路边,几面还未推倒的墙壁已千疮百孔。“据说很快就会拆完的。”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在路的对面,已经找不到当初陶瓷厂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快建到十层的房地产项目。作为全镇拥有陶瓷企业最多的罗南村,过去曾有的陶企几乎全转移出去了。

  “铁腕整治”始于2007年。在那一年,南庄决定以“壮士断腕”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那年底,镇里设立了包括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在内的“陶瓷产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大规模陶瓷企业升级外迁工作拉开序幕。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在高峰时期,陶瓷产业给这里带来了近70%的税收。据估算,陶瓷企业的关停和外迁,将使南庄失去75亿元的工业产值和近2亿元的税收。

  有人将这次陶瓷产业转移形容为“提刀剁脚”的变革,脚一疼,手就下不去。不仅干部于心不忍,企业也颇多怨言。有熟悉陶瓷行业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条几千万元的生产线拆下来能保留20%的价值已经相当不错,何况还要企业背井离乡,大动周折地迁往外地。

  “当时不少企业都是经过与政府多次博弈后才签了关停承诺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陶瓷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甚至有企业选择 “死扛”,成为“钉子户”。

  “那时经常都能在路边看到拆迁队在厂房里敲打的声音。”老梁说,到处都在拆。

  最终,原计划留下18家陶企的南庄只留下了13家。这13家企业都达到了广东省清洁生产标准。在南庄强辉陶瓷,记者看到“清洁生产”的标语格外醒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在2003年就投入一千多万元进行窑炉改造,2005年实现清洁生产。没想到这成为其留在南庄的一张通行证。

  其他60多家企业则先后外迁至四川、江西、湖北等各个地方。陶瓷企业减少后,环境相应得到改善。据佛山市环保局方面透露,南庄镇2009年空气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值比2003年下降了一半。

责任编辑:longshao
网友评论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请选择风格
  •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 简约风格
  • 中式风格
  • 欧式风格
  • 田园风格
  • 日式风格
  • 混搭风格
  • 地中海风格
房屋面积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请选择你所在的城市
城市不能为空
60获取验证码

立即免费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合作媒体推荐

热门案例

太平洋家居网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