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杯·大赛十周年回顾

2015-8-17 17:06:13  出处:其他  作者:佚名  

  【约十年以前,当国内大批的设计师还集中在纺织服装、面料等领域时,“张謇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的出现,开始引起国内家纺企业、家纺设计师以及社会各界对家纺产品设计的重视。张謇杯大赛首次在行业内引入了“民族家纺产品设计”概念,它的出现,为今后家纺行业培养大批优秀的设计师队伍、为提升家纺产品品位、为家纺自主品牌建设描下了浓重的一笔。】

  今年,以纺织工业状元实业家——张謇命名的“张謇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即将走过第十载春秋。怀揣着推进中国民族家用纺织品腾飞之梦想,当年栽下的这颗树苗,如今已然成为活力勃勃的葱郁大树。十年来,从初创、成长到调整、稳定,张謇杯带着中国家纺人的希冀,走出一条宽阔的大道。

  回顾十年历程,张謇杯的成长之路有困惑、有汗水、有喜悦,更有收获。一路走来,张謇杯始终贴近家纺企业、艺术院校和广大设计师,以服务家纺企业为宗旨,以凝聚家纺行业集群力量为支撑,以提升中国家用纺织品的设计水平为目标。它是我国家纺行业合力打造的整体形象,是产品设计交流的平台,是品牌文化推广的窗口,是我国家纺产品自主设计发展的缩影。

  回顾十年历程,张謇杯可以划分为这样4个阶段:2006~2007年为初创期,2008~2010年为成长期,2011~2012年为调整期,2013~2015年为稳定期。每个时期,大赛都留下许多闪光的亮点。

  初创期:2006~2007年

  大赛初创时期的主要目标是为张謇杯“造势”。在行业内外宣传民族家纺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加强家纺企业、设计师、设计院校对产品研发设计的重视,调动广大设计师自主设计的积极性,壮大家纺设计师的骨干队伍。

  亮点一:首次提出“民族家纺产品设计大赛”的概念

  亮点二:社会各界开始对家纺产品设计高度重视

  亮点三:全方位提升张謇杯大赛行业内外影响力

  行业意义:开辟民族家纺产品设计大赛先河

  2006年,家纺业大约已经走过十个左右的年头,正处于“朦胧期”或者说“混沌期”,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个问题被提到了行业协会的面前。为了提升家纺产品的设计水平,凝聚中国家纺行业的设计师力量,推进中国民族家纺品牌的发展,张謇杯大赛主办单位首次在行业内外提出了“民族家纺产品设计大赛的概念”,并大力宣传民族家纺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筹建了大赛组委会评选机制,为大赛做好组织上的保障。在初创时期的张謇杯大赛中,一些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家纺设计作品引起各界关注,如传统的绣花工艺在床品中得到充分体现:金太阳的刺绣床品经典高贵;堂皇的小机绣工艺床品个性突显;运用云锦刺绣工艺所设计的床品民族风格独特……其中有的参赛作品获得了金奖、银奖。

  虽然刚刚起步的张謇杯声势和规模都不算大,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设计师队伍,开始燃起对民族家纺产品设计的高度热情。

QQ图片20150817114024.jpg

  社会肯定: 各界予以高度重视

  张謇杯家纺设计大赛的举办,受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高度重视、南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家纺企业和设计师的积极参与和纺织设计院校的热情协助。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杜钰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和中纺联其他领导多次参加张謇杯大赛活动,检查指导大赛工作;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原会长杨东辉、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曾先后担任组委会主任,并多次赴企业调研,征求大赛改革和发展意见,平均每年三四次专程到南通与组委会南通方面的负责同志商讨和制定大赛活动方案、参加评比和颁奖活动;各产业集群地政府和相关协会领导大力支持大赛,在大赛评比、发布、颁奖等主要环节中都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尤其是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南通市委、市政府从创赛初期到现在,十年来始终对大赛予以高度重视,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和市长张国华等领导多次参加大赛活动,支持并指导大赛工作,为大赛的成功举办创造优越条件,委派专门机构组织实施;地方协会积极组织家纺企业和设计师参赛;纺织艺术院校委派教师专家评委;设立公证员公证监督保障了大赛的公正性等。所有这些,确保了大赛的成功举办。

  大赛发展:全方位提升影响力

  2006年开始,每届张謇杯大赛都通过在上海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博览会上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博览会上展示、推介大赛的优秀获奖作品,及时宣传大赛成果,将获奖作品编辑印制成精美作品集,并组织相关的辅助性活动,如论坛、培训、现场对话、报告会等,使广大设计师从各种活动中得到更多的认知和提高,也使中国设计师研发设计出更多的民族特色家纺作品;每届张謇杯大赛都在海门叠石桥市场、通州志浩市场内举办为期一年的优秀作品展示陈列,向国内外采购商推介大赛作品的新创意和新花色,促进设计向生产力的转化,扩大参赛作品的市场效应;每届张謇杯大赛都在南通市举办隆重的颁奖活动,邀请优秀获奖者到场,形式丰富多彩;每届张謇杯大赛还包括著名主持人颁奖活动、企业员工助演、国外设计师畅谈感言、协会及企业领导总结等,使大赛获得全方位的提高。

  成长期:2008---2010年

  成长时期的张謇杯大赛,主要任务是广泛、深入地发动家纺企业和社会上各个方面的设计力量参与大赛,保证大赛迅速上规模,上水平。这个时期,家纺企业、设计师、艺术院校师生对大赛的关注度最高,参赛的积极性也最高。

  亮点一:创赛以来行业关注度最高

  亮点二:大赛评委阵容强大权威

  亮点三:重视原创作品知识产权保护

  创赛巅峰:历史关注度最高最热

  通过初创期社会各方的铺垫培育,成长期的张謇杯受到了创赛以来最高的关注。2006年,第一届大赛参赛设计师仅为207人次,参赛企业24家,艺术院校16家,参赛作品总计609件(套)。而2009年,参赛者达到761人次,参赛企业91家,艺术院校41家,参赛作品达到了4518件(套)。

  评委资历:专业阵容愈加强大

  成长期的大赛十分注重评委的专业权威性和技术结构的完整性,评委阵容强大,包括纺织行业主管部门、著名中国家纺企业实业家、艺术院校著名教授、国际纺织机构负责人等都出任过行业评委,在行业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多年来,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兆华、原会长杨东辉、法兰克福(香港)公司总经理温婷都曾出任过数届大赛评委,体现了对大赛的高度重视。

  此外,中国家纺行业的著名实业家以及地方纺织协会负责人如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亚萍集团董事长陆亚萍、著名品牌富安娜董事长林国芳、堂皇董事长靳玉堂、广东省家纺协会会长董锦权等先后担任过大赛评委,体现了行业专家的代表性;国内艺术院校著名教授如中央美院教授许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清华美院教授田青以及来自鲁迅美院、西安美院、天津美院、北京服装学院、广州美院、南京艺术院、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南通纺织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教授先后担任过大赛评委,保证了大赛的专业性;业内资深的、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美术大师、高级家纺设计师王殿太、徐行健、吕志高、邰城、王福文、陈凯、吴建新、吴元新、金文、郑新兰、田世科、金媛善等,都出任过大赛评委,这些优秀的美术大师具有高超的设计水平及专业水准,他们的参与,对于提高参赛选手对原创设计的积极性、提升国内设计师队伍的整体设计水平以及充分保证大赛作品在生产工艺方面的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业内著名杂志如《家饰》、《瑞丽家居》、《家纺时代》等的媒体人先后担任大赛评委,保证了大赛的宣传力度和推广效应;此外,国际纺织机构负责人如意大利康斯坦丁时尚设计集团首席执行官FABIOBARGI、亚太区域设计总监崔萍萍、韩国拼布研究所所长金庆哲、国际拼布协会会长高英圭、韩国韩京大学研究生院系主任孙在顺等国际评委的参与拓展了大赛的国际时尚文化的视角。

  “力顶”原创:保护设计作品知识产权

  张謇杯大赛始终注重保护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从首届张謇杯开始,大赛组委会就邀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局作为大赛的支持单位,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长期以来,大赛为保护设计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参赛选手须在参赛前签订原创作品保证书,参赛作品不得存在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或争议;二是大赛组委会对获奖作品进行版权注册保护工作;三是大赛对所有被评选获奖的作品进行公示,对于有争议的作品不予评选。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也为南通地区申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单位做出了贡献。

  调整期:2011---2012年

  调整阶段的张謇杯,主要任务是对大赛进行改革。当时,参加了多次大赛的企业、设计师表现出激情退温情况。为推动张謇杯家纺大赛长远健康发展下去,有必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梳理和变革。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兆华强调,张謇杯大赛凝聚着行业历任老同志的心血和期望,实践着地方政府创新发展的战略布局,也承载家纺企业家纺人的追求和梦想,组委会须用新的思路赋予大赛新的内涵,通过创新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因此,大赛组委会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和深入讨论,对大赛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这一时期企业参与盛况空前。企业参赛数量突破了创赛以来的最高数值——120家,艺术院校45家。张謇杯大赛的影响力扩展至国外,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有作品参赛,数量约达到50件(套)。

  通过改革提升,大赛纵向传承了纺织设计的经典,横向吸纳了各艺术门类和产业门类之精华,开创了“大家纺”集成设计的新理念、新潮流、新局面。各类原创家纺作品得到全面的展示,集群、企业和设计师在这里获得广泛的交流、互动与合作机会;一批家纺品牌的影响力和设计师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家纺行业整体设计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赛的变革,还促进了产学研有机结合“同台唱戏”,体现了设计教学和生产实践的最新成果和技术进步;促进了中西设计艺术的交流,为中国家纺设计走上国际舞台做了铺垫。调整期的张謇杯,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繁荣时代。

  亮点一:参赛品种丰富、“大家纺”设计理念形成

  亮点二:集群合作声势壮大、整体设计水平提高

  亮点三:参赛企业数量最多、盛况空前

  亮点四:设计师队伍逐渐发展壮大

  亮点五:纺织非遗作品与现代家纺产品融合

  亮点六:产学研“同台唱戏”、设计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大赛改革:参赛品种由单一变丰富

  面对企业和设计师参赛热情消退的境况,大赛组委会及国内六大产业集群——南通、通州、海门、余杭、滨州、海宁,提出了全面提升大赛专业设计水平的调整改革方案:参赛作品由单一的床品丰富为床品、布艺、毛巾三大产品,并开创了“大家纺”的集成设计理念,使参赛作品类别更加丰富和全面,实现了全方位展示家纺设计成果的目的。

  产业集群:联动互助声势壮大

  国内六大产业集群——南通、通州、海门、余杭、滨州、海宁,在对大赛进行调整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凝聚成一股力量。大赛中,产业集群不断加强合作互动,化散为整,优化竞争,不仅壮大了家纺集群地的产业声势,也提高了集群自身的整体设计水平。此外,企业品牌意识得到强化,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一大批优秀的家纺品牌脱颖而出,一些品牌企业甚至成长为家纺行业的“龙头”,在国内外家纺市场上享有盛誉。六大集群的成长壮大,使人力和技术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也推动了国内整体家纺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企业盛况:踊跃参赛战果连连

  罗莱、梦兰、大东、孚日、亚光、洁丽雅、愉悦、红豆、源志诚、芸样、大唐、金太阳、华尔泰等一些国内知名的家纺企业都多次参加过大赛。

  根据资料统计,在参赛的家纺企业当中,华尔泰4次荣获大赛金奖;金太阳3次荣获金奖;芸祥、大唐连年参赛连年获奖;罗莱曾连续两年获大赛金奖,通过参赛作品不断向行业内外推出时尚文化的新概念;梦兰的参赛作品一贯倡导绿色环保意识,不断推出新材料、新技术和设计新理念;孚日坚持连年参赛,无论在产品的设计理念,还是在工艺技术上都表现出高水平、高品质;亚光热情支持大赛,每年都抽出几台设备,安排人力物力准备大赛作品,一套“青花瓷”的获金奖作品在行业内外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洁丽雅坚持连年参赛,参赛作品的高清喷绘、双重提花、织绣结合等多种工艺技术都在全国毛巾行业中属领先地位;源志诚保持连年参赛,每次都应用现代设计理念,表现中国文化的深层挖掘和推广;金太阳不仅连年参赛,而且总经理亲自参与研发设计,其作品曾三次荣获大赛金奖,多次荣获银奖和铜奖。

  在大赛中,恒源祥、堂皇、红柳、蓝丝羽、紫罗兰、凯盛、卓泰等众多家纺企业都积极参赛,许多家纺企业还在参赛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保证了每届大赛都有新面貌、新进步。

QQ图片20150817114030.jpg

  设计师队伍:积蓄力量成长壮大

  资深业内知名大师积极参赛。张骞杯举办以来,上海家纺设计大师陈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高级设计师徐行健、吕志高、倪永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金文、蔡于良等专家亲自设计制作作品参赛,表现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风范,体现出传统文化守候者之精神,为参赛者起到了积极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很多艺术院校的老师也积极参赛,如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钱雪梅,南通职业大学的沈霞,其参赛作品还荣获了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殿太等,不仅本人亲自参赛,更悉心指导学生积极参赛。根据资料统计,参赛设计师按人次计算,2006年第一届大赛参赛者仅为207人次,目前稳定在每年平均480人次。不少初期参赛的设计师包括艺术院校参赛的学生等,如今都成长为家纺产品设计的骨干力量。

  大赛作品:纺织非遗和现代家纺融合

  我国纺织技术源远流长,不少纺织非遗的作品从大赛创办初期就开始陆续参加大赛。调整期的张謇杯大赛,纺织非遗作品参赛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品类大幅增加,工艺更加精湛。云锦、缂丝、苏绣、黎锦、蜀绣、鲁绣、蓝印花、贵州蜡染、侗锦、苗绣、藏族盘绣、叠绣、新疆手工地毯、藏毯、土布等近30多个非遗种类设计品都在大赛上得以展现,与现代家纺产品形成对比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大赛的艺术价值。例如,南京艺术学院的参赛选手张晓盼的作品《瑶池尽染》,在工艺上采用云锦与天然植物染相结合,获得大赛金奖;清华大学的参赛作品《羌魂》结合羌族手绣艺术特色及当代数码刺绣,极具创造性,获得大赛金奖;南京御祥云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御祥·品》,运用织金工艺和妆花手法再现“大家纺”概念,极具艺术性收藏价值,获得大赛银奖。

  产学研:互动结合“同台唱戏”

  张謇杯大赛的举办,促进了家纺行业科研机构、艺术院校与家纺企业之间的互动配合。在大赛中,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助结合,互动提高。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利用自身科研创新优势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撑,提供前瞻性发展流行趋势,指导企业提高家纺产品的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企业的实践活动为科研机构、艺术院校提供了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要素和依据。研究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将参赛作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其品质品位逐年提升,使参赛作品和获奖作品进入市场并受到欢迎成为可能。

  稳定期:2013---2015年

  从丰富品类到倡导精品,在张謇杯日趋稳定的阶段,组委会再次调整大赛战略目标。这个时期,大赛的着力点主要放在提升参赛作品的市场应用价值上,努力在国内外家纺市场上迅速推广大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个时期,每年的参赛企业相对稳定在80家左右,艺术院校40家左右,参赛作品4000件(套),国外参赛作品保持在8个国家和地区,参赛作品保持在70件(套)。

  亮点一:调整战略目标为做精品做导向

  亮点二:提升参赛作品的市场应用价值

  亮点三:扩大大赛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亮点四:大赛走进“互联网+”时代

  战略调整:做精品、做导向

  2013年,组委会再次调整了大赛的总体发展思路,由原来做规模、做形象的行业战略目标转为做精品、做导向的市场推广应用型目标。

  中国家纺名牌企业在参赛作品上更加注重突出企业特色,挑战精品设计,向市场推广导向型家纺产品。如富安娜在参赛作品中突出艺术设计概念;堂皇运用小机绣工艺设计个性鲜明的 “堂皇绣”;梦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突出绿色家纺概念;华尔泰从设计、质量和价格上注重贴合欧洲市场需求等。这一时期,大量优秀的精品设计、导向型设计随之出现,异彩纷呈。

  市场价值:大赛设计作品火爆“入市”

  张謇杯的参赛作品要求为原创设计,据统计,参赛作品约60%以上已批量投放市场且销售较好。云龙的参赛作品《天堂鸟》获大赛金奖后,立刻被法国某公司买断,并把该作品作为主题样品陈列在法兰克福家纺展上;亚光的参赛作品《青花瓷》获大赛金奖后,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一度供不应求;圣夫岛的参赛作品《梦里水乡》获大赛金奖后,价位由260元提高到860元;华尔泰的设计在大赛中得到业内的认可后,最终在欧美市场上受到青睐而价位蹿高;紫罗兰的获奖作品《叶影》2013年被英国玛莎公司选中,一直在网上全球销售等。大赛结束后,优秀作品在海门叠石桥市场、通州志浩市场轮流举办为期一年的展示陈列,向国内外贸采购商推介大赛优秀作品的新创意和新花色,有效地推动了设计向生产力的转化,使作品变为产品,扩大了参赛作品的市场效应。

  中西交流:中国元素“东风西渐”

  除在广州、上海等国内的家纺博览会上举办活动推广大赛成果外,组委会还利用中国家纺协会的优势资源,多次将张謇杯推介到法兰克福展会上,扩大大赛宣传面和社会影响力。在这个阶段,每年约有来自七、八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参赛,使中国家纺企业和设计师获得与国际同行交流对话的机会,不同设计理念、中国元素和国际流行元素在这里碰撞,大大促进了中西方设计艺术元素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了当代“东风西渐”和“西风东渐”的大趋势。例如,韩国参赛选手在参赛作品中将图案设计成富有中国特色的“凤凰”,而来自中国布艺企业的参赛作品将面料设计成具有国际流行元素——拼接图案的样式。艺术语言没有国度,就设计而言,线条、块面和色彩构筑起设计师的桥梁,这应该是张謇杯家纺设计大赛的一个重要贡献。

QQ图片20150817114036.jpg

  “互联网+”:张謇杯大赛登上更高平台

  “互联网+”时代给中国家纺品牌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大的平台,也给张謇杯大赛提供了新的舞台,互联网的快捷信息带来了消费者更直接的“体验”,个性化、特殊化、差异化的设计特征更具挑战性,生态、健康、环保的智能性功能产品更加符合“互联网+”要求。2015年,张謇杯大赛将与淘宝网合作,获奖作品直接在淘宝网上首发,接受消费者的点“赞”,让张謇杯大赛更加接地气。

  总结篇:

  张謇杯的十年······

  从2006年创赛开始,张謇杯便以推广中国文化为出发点,以融合国际时尚为落脚点,综观市场发展、结合时代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了每年大赛的主题。2006年,华彩。2007年,东方情缘。2008年,东风西渐。2009年,变·美好。2010年,新中式。2011年,演绎流行。2012年,贵·尚。2013年,华·蕴。2014年,美·缘。2015年,幻彩·生机。

  十年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纺协会为大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十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为大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有力地组织保障,并为提升大赛在全国的影响力付出了努力;十年来,国内外家纺企业、设计师队伍、艺术院校的热情参与为大赛的成功举办积蓄了力量;十年来,新闻媒体为传承和弘扬民族家纺文化,推介张謇杯大赛成功经验倾注了心血。

  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张謇杯兢兢业业地走出了这样一条路:

  张謇杯十年,中国家纺设计师队伍快速成长。

  根据资料统计,参赛设计师按人次计算,2006年,第一届张謇杯大赛参赛者仅为207人次,2009年达到了761人次,目前稳定在每年平均480人次。我国境内约2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作品参赛,艺术院校参赛数量达325家,参赛者累计约3880人次。

  伴随大赛的成功举办,国内家纺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原创设计,逐渐扩充设计师团队力量,很多家纺企业的设计师队伍从最初的2-3个人增长到现在的几十个人,一些规上企业的设计师队伍甚至达到上百人,企业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研发设计团队。

  张謇杯十年,中国家纺市场涌现数万件优秀原创设计作品。

  根据资料统计,近十年来,张謇杯参赛作品累计数量为25369件(套),其中境外参赛作品达307件(套),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大赛共评出奖项为金奖26项、银奖52项、铜奖76项、优秀奖322项、品牌文化设计奖54项,各种单项设计奖81项,累计出版发行优秀原创作品集2万余册。

  隆重的颁奖典礼活动、协会领导的鼓励支持、企业员工的热情助演、国内外设计师的畅谈交流,每年一届的张謇杯大赛,组委会都积极倡导原创设计。十年中,张謇杯为国内外家纺市场累计提供了数万件优秀的原创设计作品。

  张謇杯十年,中国优秀的原创家纺设计受到大赛知识产权保护。

  近十年来,张謇杯大赛始终注重对家纺企业、参赛作者及其原创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借助大赛的举办机会,向社会各界传达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由于大赛对原创作品的严格要求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家纺企业、地方集群、设计师队伍等越来越多的个体及组织开始对原创设计高度重视。地方产业集群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为保护知识产权做了大量工作,如通州和海门地区的众多家纺企业联合开展多次打假活动,使原创设计得以维护,假冒伪劣产品失去市场,集群的设计、研发以及知识产权维护都得到了提高;众多规上企业增强了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一些企业将自己研发的新品积极申报外观专利予以保护。同时,张謇杯大赛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措施,也为推动南通地区申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单位”做出了贡献。

  张謇杯十年,中国家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打造更加明显。

  在中国家纺织协会的努力下,伴随张謇杯大赛的举行,国内六大产业集群——南通、通州、海门、余杭、滨州、海宁,逐渐凝聚成一股力量。在大赛中,产业集群不断加强合作互动,交流学习,渗透融合,不仅壮大了家纺集群地的产业声势,也提高了集群自身整体的设计水平。此外,企业的品牌意识更加强化,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区域性品牌,其中南通已成为全国家纺床上用品知名品牌示范区。十年中,张謇杯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家纺品牌,一些品牌企业甚至成为家纺行业的“龙头”,并在国际家纺市场享有盛誉。六大集群的成长壮大,带动了国内整个家纺行业的发展。

  张謇杯十年,中国民族家纺设计的概念真正传播开来

  张謇杯努力舞动中国家纺设计的大旗,不断地创作推出产品设计的新理念、新创意、新材料以及新工艺技术。广大设计师在参赛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了我国多元一体的艺术设计优良传统,不断推出“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使国内布艺、床品、毛巾、饰品等各大产品门类的作品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设计上崭露头角,在加工技术上也可媲美国际水平。大赛促进了中国产品设计的快速发展,同时向国内外展示出中国家纺设计多元化提升的繁荣态势。中国民族元素真正“东风西渐”。

  张謇杯十年,中国家纺设计大赛作品全面走向市场。

  张謇杯大赛极大地催生了优秀的自主设计产品走俏市场,一批批原创设计作品转化为生产力,扩大了参赛作品的市场效应,大赛约60%的作品已经批量投放市场,创造了良好的销售成绩。“互联网+”时代又给张謇杯大赛带来了新的活力,智能化的家纺,新的电商模式,为大赛作品全面走向市场提供了更加绚丽的舞台。

  张謇杯即将走过十载春秋,我们不仅要回味和纪念这个十年,还应为下一个十年思考和布局,相信张謇杯的未来会更好。

责任编辑:xuweiwei
网友评论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请选择风格
  •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 简约风格
  • 中式风格
  • 欧式风格
  • 田园风格
  • 日式风格
  • 混搭风格
  • 地中海风格
房屋面积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请选择你所在的城市
城市不能为空
60获取验证码

立即免费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合作媒体推荐

热门案例

太平洋家居网官方APP